本数据库通过收集和整理最新科研文献信息而得,供了解领域前沿进展之用。数据源自 PubMed Data ,每日自动更新,已收录文献数量参见 统计表格。表格内容由 GPT 自动整理,可能存在错误或遗漏,请使用时务必注意核实!
如有建议或合作意向,欢迎联系 linlin.yan(AT)bioinfo.app 或 微信 yanlinlin82。本项目遵循 MIT 许可 发布,欢迎下载 源码 自行修改使用。如觉得不错,还请不吝 给我打赏,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新的重要动力!
除通过在线浏览外,为方便用户离线查阅,本站也提供 付费下载(定价10元)。之所以考虑收费,是因为批量扫描这些文献并整理也是有一定成本的,还请理解并多多支持。本站数据会持续更新,而仅需一次付费,未来就可以随时重新下载到最新版本数据。
序号 | 推送日期 | 文章 | 类型 | 简述 | 创新点 | 不足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 | 领域 | 病种 | 技术 | 模型 | 数据类型 | 样本量 |
---|---|---|---|---|---|---|---|---|---|---|---|---|---|---|
941 | 2025-05-17 |
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census of mammalian olfactory epithelium aging
2024-11-18, Developmental cell
IF:10.7Q1
DOI:10.1016/j.devcel.2024.07.020
PMID:39173624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年轻和老年小鼠嗅觉上皮进行了分析,鉴定了与衰老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 首次在单细胞分辨率下揭示了嗅觉上皮衰老的细胞和分子框架,并识别了Egr1和Cebpb作为转录网络的核心调控因子 | 研究仅基于小鼠模型,人类嗅觉上皮衰老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 探究哺乳动物嗅觉上皮衰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 年轻和老年小鼠的嗅觉上皮细胞 | 单细胞转录组学 | 嗅觉功能障碍 | scRNA-seq | NA | 单细胞转录组数据 | 年轻和老年小鼠的嗅觉上皮细胞(未明确具体数量) |
942 | 2025-05-17 |
Long-Term Follow-up of 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Device for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Early Endometrial Cancer Reveals Relapse Characterized by Immune Exhaustion
2024-Nov-15,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IF:10.0Q1
DOI:10.1158/1078-0432.CCR-24-0362
PMID:38922360
|
研究论文 | 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IUD)治疗非典型增生(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EC)的长期随访结果,发现复发与免疫耗竭相关 | 首次使用空间转录组学(Nanostring GeoMX数字空间分析)结合计算机细胞类型反卷积和通路分析,揭示了LIUD治疗后的免疫机制变化 | 样本量较小(仅5名患者的纵向活检样本),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 | 评估LIUD治疗AH/G1EEC的长期效果并探究复发机制 |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H)和1级子宫内膜样腺癌(G1EEC)患者 | 数字病理学 | 子宫内膜癌 | 空间转录组学(Nanostring GeoMX数字空间分析),计算机细胞类型反卷积 | NA | 转录组数据,临床随访数据 | 43名初始响应患者中的41名随访数据,其中5名患者的纵向活检样本 |
943 | 2025-05-17 |
Endoluminal Biopsy for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
2024-Nov-01, Neurosurgery
IF:3.9Q1
DOI:10.1227/neu.0000000000002986
PMID:38747605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探讨了使用腔内组织取样(ETS)对Galen静脉畸形(VOGM)进行原位分析的可行性及其在理解VOGM遗传学、发病机制和维护方面的潜在价值 | 首次应用ETS技术对VOGM病变进行原位分析,结合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了VOGM内皮细胞的转录组特征 | 样本量较小(6名患者),且未进行DNA测序以评估体细胞和第二击突变 | 开发VOGM的分子遗传学分类方案,并为个性化药物治疗或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 Galen静脉畸形(VOGM)患者及其家族成员 | 数字病理 | 脑血管疾病 | 单细胞RNA测序,腔内组织取样(ETS) | NA | RNA测序数据 | 6名患者,共进行10次ETS操作 |
944 | 2025-05-17 |
Integrated transcriptomics of human blood vessels defines a spatially controlled niche for early 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s
2024-10-21, Developmental cell
IF:10.7Q1
DOI:10.1016/j.devcel.2024.06.015
PMID:39025061
|
研究论文 | 通过空间和单细胞转录组学,研究人类血管壁中外膜间充质祖细胞的表型、潜力和微解剖分布 | 首次详细研究了人类血管外膜干细胞生态位,并发现CD201高表达的原始细胞在间充质祖细胞层级中的关键作用 | 研究主要关注血管外膜中的间充质祖细胞,可能未涵盖其他潜在的重要细胞类型或机制 | 解析人类血管壁中祖细胞的分布和功能,为细胞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人类血管壁中的间充质祖细胞 | 单细胞转录组学 | NA | 空间转录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 | NA | 转录组数据 | 未明确提及具体样本数量,但涉及人类和小鼠的血管组织 |
945 | 2025-05-17 |
A spatiotemporal molecular atlas of mouse spinal cord injury identifies a distinct astrocyte subpopulation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IGFBP2
2024-10-21, Developmental cell
IF:10.7Q1
DOI:10.1016/j.devcel.2024.06.016
PMID:39029468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通过解析小鼠脊髓损伤后的时空分子图谱,发现了一类表达Igfbp2的星形胶质细胞亚群,并探讨了IGFBP2的治疗潜力 | 识别了一类新的星形胶质细胞亚群Astro-GMii,并揭示了IGFBP2在促进神经元修复和功能恢复中的新作用 | 研究主要基于小鼠模型,结果在人类中的适用性尚需验证 | 解析脊髓损伤后的分子和细胞变化,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 | 小鼠脊髓损伤模型 | 分子生物学 | 脊髓损伤 | 单细胞RNA测序、空间数据分析 | NA | 基因表达数据、空间数据 | NA |
946 | 2025-05-17 |
Desmosome mutations impac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promote melanoma proliferation
2024-Oct-17, bioRxiv : the preprint server for biology
DOI:10.1101/2023.09.19.558457
PMID:37786690
|
research paper | 研究发现人类癌症中桥粒基因频繁发生遗传变异,尤其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突变率超过70%,并探讨了这些突变如何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黑色素瘤增殖 | 首次揭示了桥粒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高频率发生及其通过微环境调控促进肿瘤增殖的新机制 | 研究主要关注原发性黑色素瘤,未深入探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桥粒突变的影响 | 探究桥粒基因突变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对黑色素瘤增殖的影响 | 人类黑色素瘤样本及角质形成细胞 | 肿瘤生物学 | 黑色素瘤 | 空间转录组学、蛋白质免疫荧光技术、共培养实验 | NA | 基因表达数据、蛋白质表达数据 | 未明确说明样本数量,但涉及原发性黑色素瘤活检样本及体外共培养体系 |
947 | 2025-05-17 |
scRNA-seq reveals transcriptional dynamics of Encephalitozoon intestinalis parasites in human macrophages
2024-May-30, bioRxiv : the preprint server for biology
DOI:10.1101/2024.05.30.596468
PMID:38853846
|
研究论文 | 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研究人类巨噬细胞中Encephalitozoon intestinalis寄生虫的转录动态 | 首次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宿主和寄生虫在感染过程中的转录变化,提供了寄生虫发育的蓝图 | 研究仅关注了人类巨噬细胞中的感染过程,未涉及其他可能的宿主细胞类型或器官系统 | 探究微孢子虫在人类巨噬细胞中的感染机制及其发育轨迹 | Encephalitozoon intestinalis寄生虫和人类巨噬细胞 | 基因组学 | 机会性感染疾病 | scRNA-seq | NA | RNA测序数据 | 未明确说明样本数量,但涉及人类巨噬细胞和寄生虫的转录组分析 |
948 | 2025-05-17 |
Inferring B Cell Phylogenies from Paired H and L Chain BCR Sequences with Dowser
2024-May-15,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DOI:10.4049/jimmunol.2300851
PMID:38557795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配对的H和L链BCR序列推断B细胞系统发育树,并发现整合L链能显著提高树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首次系统评估了配对H和L链序列在B细胞系统发育树构建中的作用,并提出使用最大似然法处理混合数据类型时的优化方案 | 当部分L链缺失时(如混合单细胞和批量测序数据),许多系统发育方法会估计出显著偏差的分支长度 | 优化B细胞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 | B细胞受体(BCR)的H和L链序列 | 生物信息学 | NA | 单细胞测序、批量测序 | 最大似然法 | 基因序列数据 | NA |
949 | 2025-05-17 |
Accurate single-molecule spot detection for image-based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with weakly supervised deep learning
2024-May-15, Cell systems
IF:9.0Q1
DOI:10.1016/j.cels.2024.04.006
PMID:38754367
|
研究论文 | 介绍了一种名为Polaris的分析流程,用于基于图像的空间转录组学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和概率基因解码器来准确量化单细胞基因表达 | 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概率基因解码器的统一解决方案,用于分析多种空间转录组学数据 | NA | 开发一种自动化的分析流程,用于准确量化单细胞基因表达 | 基于图像的空间转录组学数据 | 数字病理学 | NA | MERFISH, seqFISH, ISS | 深度学习模型 | 图像 | NA |
950 | 2025-05-17 |
Targeting SCD triggers lipotoxicity of cancer cells and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in breast cancer brain metastasis mouse models
2024-May-09, bioRxiv : the preprint server for biology
DOI:10.1101/2024.05.06.592766
PMID:38766019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探讨了靶向SCD酶如何通过触发癌细胞脂毒性并增强抗肿瘤免疫力来治疗乳腺癌脑转移 | 首次揭示了SCD抑制剂在乳腺癌脑转移模型中通过重塑脂质组、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及抑制免疫抑制途径的双重作用机制 | 研究仅限于小鼠模型,尚未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 探索SCD抑制剂作为乳腺癌脑转移治疗新策略的有效性 | 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脑转移小鼠模型 | 肿瘤代谢与免疫治疗 | 乳腺癌脑转移 | 脂质组学分析、qPCR、Western blot、单细胞RNA测序 | 小鼠脑转移模型 | 分子生物学数据、单细胞转录组数据 | 未明确说明样本量(基于小鼠模型研究) |
951 | 2025-05-17 |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comparison of the human metastatic prostate spin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2024-03-15, STAR protocols
IF:1.3Q4
DOI:10.1016/j.xpro.2023.102805
PMID:38341849
|
研究论文 |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手术室到实验室处理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标本的单细胞测序方案 | 提出了一种针对脊柱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标本的单细胞处理和分析方案 | 仅针对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样本,未涉及其他类型肿瘤 | 开发用于识别骨性脊柱转移患者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方案 | 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标本 | 数字病理学 | 前列腺癌 | 单细胞RNA测序 | NA | 单细胞RNA测序数据 | 未明确说明样本数量,仅提及前列腺癌患者样本 |
952 | 2025-05-17 |
Protocol to study the inheritance and propagation of non-genetically encoded states using barcode decay lineage tracing
2024-03-15, STAR protocols
IF:1.3Q4
DOI:10.1016/j.xpro.2023.102809
PMID:38180835
|
研究论文 |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条形码衰减谱系追踪技术研究非遗传编码状态继承和传播的协议 | 开发了BdLT-Seq技术,能够在保持同源性的同时评估克隆进化,并比较同源细胞谱系间的非遗传分子特征 | 需要参考Shlyakhtina等人的完整细节来执行该协议 | 研究非遗传编码状态的继承和传播 | 细胞谱系 | 分子生物学 | NA | BdLT-Seq(条形码衰减谱系追踪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 NA | 单细胞转录组数据 | NA |
953 | 2025-05-16 |
Parallel labeled-line organization of sympathetic outflow for selective organ regulation in mice
2024-12-10,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4-54928-1
PMID:39658565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通过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和病毒遗传工具包,在小鼠中识别出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两种亚型,揭示了其对不同器官的选择性调控机制 | 首次在分子水平上定义了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两种亚型,并展示了它们对胃肠道运动和肾上腺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的选择性调控 | 研究仅在小鼠中进行,尚未在人类或其他动物模型中验证 | 探究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神经回路组织及其对器官功能的选择性调控 | 小鼠的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及其靶向的肾上腺和腹腔/肠系膜上神经节 | 神经科学 | NA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病毒遗传工具包、化学遗传学操控 | NA | 转录组数据、神经解剖学数据 | 小鼠模型 |
954 | 2025-05-16 |
CDK9 recruits HUWE1 to degrade RARα and offers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for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2024-12-05,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4-54354-3
PMID:39632829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通过筛选小分子抑制剂库,发现CDK9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生长的驱动因子,并揭示了CDK9通过招募E3连接酶HUWE1促进RARα降解的机制 | 发现CDK9在CTCL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并首次揭示CDK9通过HUWE1介导RARα降解的分子机制,提出CDK9-PROTAC与ATRA联合治疗的新策略 | 研究主要基于体外和小鼠模型,尚未进行临床试验验证 | 探索CTCL的靶向治疗新方法 |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 肿瘤生物学 | 皮肤T细胞淋巴瘤 | 单细胞RNA-seq、PROTAC技术 | 小鼠异种移植模型 | 基因表达数据 | 未明确说明样本数量,涉及体外细胞和小鼠模型 |
955 | 2025-05-16 |
Parallel measurement of transcriptomes and proteomes from same single cells using nanodroplet splitting
2024-12-05,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4-54099-z
PMID:39638780
|
研究论文 | 介绍了一种名为nanoSPLITS的集成平台,能够从同一单细胞中同时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全局分析 | 开发了nanoSPLITS技术,实现了单细胞水平上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并行测量,并能够将转录组数据映射到现有的大规模单细胞RNA测序参考数据库 | NA | 通过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深入了解基因调控网络、细胞多样性和时间动态 | 单细胞(包括人类胰岛原代细胞) | 单细胞多组学 | NA | RNA测序和质谱蛋白质组学 | NA |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 | NA |
956 | 2025-05-16 |
Synaptic connectome of the Drosophila circadian clock
2024-12-05,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4-54694-0
PMID:39638801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通过果蝇FlyWire大脑连接组,绘制了动物昼夜节律时钟的全面连接图谱,揭示了额外的背侧时钟神经元和新的间接光输入路径 | 发现果蝇昼夜节律网络包含约240个神经元而非150个,揭示了广泛的网络内对侧突触连接和新的间接光输入路径,以及时钟调节下行神经元的路径 | NA | 理解多样化的节律性生理和行为如何被协调 | 果蝇昼夜节律时钟的突触连接组 | 神经科学 | NA | FlyWire大脑连接组分析、单细胞转录组学、受体定位 | NA | 连接组数据、转录组数据 | 约240个神经元 |
957 | 2025-05-16 |
NiCo identifies extrinsic drivers of cell state modulation by niche covariation analysis
2024-12-05,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4-54973-w
PMID:39639035
|
研究论文 |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NiCo的计算框架,用于整合单细胞分辨率空间转录组学与匹配的单细胞RNA测序参考数据,以推断空间生态位对细胞状态的影响 | NiCo能够预测新的生态位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控制着组织发育和稳态中的细胞状态变化,例如预测了库普弗细胞与邻近星状细胞之间的反馈机制 | 现有计算方法在捕捉同一生态位内个体细胞类型间串扰驱动的细胞状态变化方面能力有限 | 理解细胞状态在发育、稳态和疾病中的调控机制 | 小鼠胚胎发生、成年小肠和肝脏数据 | 生物信息学 | NA | 单细胞分辨率空间转录组学、单细胞RNA测序 | NiCo | 空间转录组数据、RNA测序数据 | NA |
958 | 2025-05-16 |
Decoding the molecular, cellular, and functional heterogeneity of zebrafish intracardiac nervous system
2024-12-04,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4-54830-w
PMID:39632839
|
研究论文 | 本文通过单细胞RNA测序、解剖学研究和电生理技术,全面分类和表征了斑马鱼心内神经系统(IcNS)的分子、细胞和功能异质性 | 揭示了IcNS中神经元类型的多样性,并鉴定出具有类似中枢模式发生器网络中起搏/节律生成神经元特性的神经元亚群 | 研究主要基于斑马鱼模型,结果在人类中的适用性尚需验证 | 探索心内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心脏节律调控中的作用 | 斑马鱼心内神经系统(IcNS) | 神经科学 | 心血管疾病 | 单细胞RNA测序、解剖学研究、电生理技术 | NA | 分子数据、细胞数据、功能数据 | NA |
959 | 2025-05-16 |
Dual function of PHF16 in reinstating homeostasis of murine intestinal epithelium after crypt regeneration
2024-12-02, Developmental cell
IF:10.7Q1
DOI:10.1016/j.devcel.2024.08.009
PMID:39232563
|
研究论文 | 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调节因子PHF16在小鼠肠道上皮稳态恢复中的双重功能 | 发现PHF16通过HBO1介导的组蛋白H3K14乙酰化诱导RAR/RXR靶基因,同时通过CDC73的泛素化抑制YAP/TAZ活性,从而恢复肠道上皮稳态 | 研究仅限于小鼠模型,未在人类肠道组织中进行验证 | 探究PHF16在肠道上皮损伤后稳态恢复中的作用机制 | 小鼠肠道干细胞和再生干细胞 | 表观遗传学 | 肠道疾病 | scRNA-seq, RNA-seq, ATAC-seq | 小鼠模型 | 基因表达数据 | 未明确说明具体样本数量,但使用了Phf16小鼠和肠道类器官 |
960 | 2025-05-16 |
Augmenting antitumor efficacy of Th17-derived Th1 cells through IFN-γ-induced type I interferon response network via IRF7
2024-Nov-19,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F:9.4Q1
DOI:10.1073/pnas.2412120121
PMID:39541355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探讨了Th17来源的Th1细胞通过IFN-γ诱导的I型干扰素反应网络增强抗肿瘤效果的机制 | 揭示了Th1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化轨迹及其通过IFN-γ上调IRF7促进I型干扰素反应网络的机制 | 研究主要基于体外实验和小鼠模型,尚未在人类临床试验中验证 | 探索CD4 T细胞亚群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 Th17来源的Th1细胞及其抗肿瘤反应 | 免疫学 | 实体恶性肿瘤 |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 | NA | 基因表达数据 | NA |